文:錢逢鳴/圖:翻攝自川普 Trump 臉書
隨著川普(Donald Trump)在2024年美國總統選舉中再次當選,他的政策走向可能對台灣的經濟產生深遠影響。川普「美國優先」的政策基調,結合他對於全球貿易、科技供應鏈、以及能源與貨幣政策的主張,將改變台灣與美國以及其他主要經濟體的互動方式。
貿易與產業結構的再平衡
川普過去在任期間以高關稅作為對抗中國的核心武器,未來很可能延續對華高關稅政策,甚至進一步擴大到更多領域,例如半導體及高端科技產品。
台灣作為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的核心,特別是在晶圓製造領域具備壟斷地位。美國對中國的出口限制可能迫使美國科技公司轉向台灣尋求代工服務。然而,川普曾多次強調美國本土製造的重要性,他的政策方向可能促使更多台灣科技企業在美國設廠,例如台積電在亞利桑那州的投資案。雖然這有助於深化台美經濟合作,但也可能提高台灣企業的運營成本,並使台灣技術外流的風險增加。
此外,川普可能採取更強硬的供應鏈政策,鼓勵美國盟友縮短供應鏈並減少對中國的依賴。這樣的變化可能推動台灣在區域供應鏈中的角色向上游核心技術集中,同時可能影響到中小企業的出口訂單。
金融市場的動盪與機會
川普再次當選後的政策方向將直接影響美元和新台幣的匯率。根據過去的經驗,川普政府的貿易保護主義措施往往會推動美元走強。新台幣對美元匯率可能面臨壓力,尤其是在全球資金重新流向美元資產的情況下。
匯率波動對台灣出口導向的經濟結構產生了雙重效應。一方面,新台幣貶值可能提升台灣出口產品的價格競爭力,特別是對美出口。但另一方面,匯率的劇烈波動可能增加進口成本,例如原材料和能源價格,進一步壓縮台灣製造業的利潤空間。
川普的能源政策也可能對台灣的能源進口產生影響。川普主張擴大美國頁岩油和天然氣的開採,這可能壓低國際能源價格,對台灣這樣的能源進口依賴型經濟體形成一定的利多。但若是地緣政治緊張加劇,例如對伊朗或俄羅斯的制裁升級,能源市場的不穩定性可能削弱這一利好。
地緣政治與經濟安全
台灣在美中競爭中的角色將隨川普政策的轉變而更加複雜化。川普政府的對台支持一貫強硬,包括武器出售和高層官員互訪,這在其第二任期內可能進一步加強。而台灣作為美中競爭的核心地帶,可能面臨更大的經濟與安全壓力。
台灣的半導體優勢是雙刃劍。一方面台積電等企業可能因美國限制中國採購高端晶片而受益,並加速與美國科技公司的合作。另一方面,若中國感受到技術封鎖的壓力增大,可能加速對台灣半導體產業的政治與經濟施壓。
再者,川普可能推動更嚴格的盟友分工政策,要求台灣在經濟上與美國站得更近,例如參與美國主導的供應鏈重組計畫。這可能使台灣面臨其他地區貿易夥伴的反彈,特別是在東南亞和歐盟。
川普的再次當選是台灣經濟的挑戰與機遇並存的局面。台灣必須在全球貿易格局變化與地緣政治壓力中尋找平衡,深化與美國的經濟聯繫,同時保持產業競爭力與自主性。對於未來,台灣既需要靈活應對政策變動,也需未雨綢繆,鞏固在全球經濟中的戰略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