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台灣事實查核中心/圖:翻攝自行政院
外交部長林佳龍日前在立法院提及「護照估計到10月可能就沒辦法印製」,隨後有媒體宣稱「10月以後沒辦法印護照」引發社會討論,並在網路社群發酵。不過,還原林佳龍與領務局在立法院答詢的說法,媒體標題和網路傳言誇大解讀詢答內容,10月以後仍有護照可用。
一、還原林佳龍4月21日於立院詢答過程,他當時確實提到預算的刪減或凍結,也提到護照可能在10月無法印製;但從隨後領務局的說明可知,會與護照製作的中央印製廠聯繫,提早展開護照製作招標工作,以因應10月護照不足、可能動用護照安全存量的狀況。
二、護照印製預算編列於領務局業務費項下的一般事務費。預算審查結果,領務局一般事務費遭統一刪減10%,護照印刷費用將剩約8億8千萬元。根據外交部計算,可採購約185萬本空白護照、短缺24萬本空白護照。
三、根據外交部新聞稿及過去經驗,護照印製預算若不敷使用,若有需要,可經行政院同意,動用第二預備金支應。
四、領務局說明,護照決標數量不等於全年需求量,2024年決標180萬本護照僅是單次需求量,後續會因應民眾需求、動態追加。
檢視歷年護照印製與實際發放數量也可驗證上述說法。傳言稱外交部本來就僅打算印180萬份,是把單次招標數量誤以為是全年用量。
五、護照印製費用是遭統刪,並非凍結,因此有傳言稱可提解凍報吿動支預算,也是錯誤訊息。
林佳龍在立院的發言經片段、擴大解讀,有部分傳言錯稱10月以後就沒護照可辦、引發民眾誤解。另有傳言將去年護照製作決標數量誤導為今年年度需求,忽略預算刪減確實可能影響護照印製及領務局其他業務。傳言均以片段資訊討論民生重大議題,缺乏完整脈絡。因此,為「錯誤」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