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錢逢鳴
近年台灣出生人口持續下降,老年人口比例逐漸升高已成為國家的重要課題,政府也在想方設法的推動各項政策解決少子化的影響。與此同時,研究顯示,未來10-15 年預計會消失的工作也造成年輕人在就業時的一個重要課題。在許多的調查發現,工作和少子化的問題是息息相關的,我們在探討少子化的議題時,也許應該先從未來就業問題開始思考。
不難發現,在經濟收入較高、資產豐厚的家庭,普遍的生育意願也較高,除了有繼承家產的觀念之外,更重要的是因為養得起小孩。所謂養得起,我認為應分成二個層面來思考,第一個層面是經濟能力,第二個層面則是父母是否能安排時間陪伴孩子,在滿足經濟能力的條件下,若父母擁有較多時間可以照顧小孩,也會提升生育意願。
根據研究調查,2030 年開始,就會有許多一般性的工作陸續消失,例如:一般行政工作、貨車司機、銷售店員、消防員…等工作將慢慢被網路服務、人工智慧取代,企業的雇傭方式也將被改變,因此,未來的工作將會更具多元性、專業性與創意性,若要在這樣的要求下得到工作機會,將比現在的就業環境更加嚴苛,要取得一定的經濟能力也更加困難,煩惱更多的是就業的經濟問題與工作壓力,哪還會有更多的時間去陪伴小孩,間接造成少子化的發展已不可避免。
國家針對少子化的議題,也應注意未來職涯發展的問題,如何讓下一代因應未來的就業工作,多元性、專業性與創意性的能力已成為適應往後經濟發展的一大關鍵,也是影響未來生育率的一大課題。